close
慢性鼻竇炎治療的以往、現今及未來展望
台中榮總 許振益主任
自從Highmore在1651年發現鼻竇炎後,開始了人類治療鼻竇炎的歷史。由於對於鼻竇解剖構造的了解,以及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療方式, 雖然較保守性的外科療法-intranasal antrostomy早在1882年就被用來治療鼻竇炎,由於缺乏對於鼻竇生理的認識及重視,intranasal antrostomy大多只用在病變較輕微的鼻竇炎病例。自從cocaine在1884年被發明後,根絕性手術被發展且被認為是治療較嚴重的鼻竇炎所必需的。許多手術慢慢被發展出來治療上頜竇鼻竇炎。在1893年美國的Caldwell和法國的Luc發展出所謂的Caldwell-Luc手術成
百年來治療上頜竇鼻竇炎的標準根絕性手術。
在廿世紀初,人們開始認知篩竇可能是的鼻竇炎發生最重要的地方。篩竇切除術開始被用來治療鼻竇炎及鼻息肉。由於Mosher對於篩竇解剖構造研究的貢獻,他經由鼻腔進行篩竇切除術也被許多人運用。但由於解剖構造因素,經由鼻腔進行篩竇切除術易引起併發症,連Mosher本人也宣稱此種手術是世上最盲目的手術。相反的extranasal ethmoidectomy在1893年被發展出後則被認為最安全的篩竇切除術。
根絕性手術治療鼻竇炎的有效性在文獻上一直有爭議。姑且不論它的有效性,它的手術併發症在以往常被忽略。由於它的有效性以及手術併發症,這類根絕性手術在現今已漸少被使用。
Hirschmann在1903年首先將膀胱鏡應用在鼻腔的檢查。由於儀器不夠完善,以及放射線檢查在三十年代開始用在鼻竇的檢查,使得內視鏡檢查一度少為人所使用。直到七十年代,內視鏡檢查在儀器上有大的進展,使得內視鏡檢查再度被用在鼻竇疾病的研究,同時也漸漸將內視鏡使用在鼻竇手術上。
由於內視鏡對鼻竇的檢查及八十年代電腦斷層檢查應用在鼻竇上,Messerklinger和Stammberger再度確認篩竇是鼻竇炎發生的根源。據此,發展出所謂“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”來治療慢性鼻竇炎。現在此種手術在世界許多國家已被廣為使用來治療慢性鼻竇炎
除了外科手術外,許多其他方法也曾被用來治療鼻竇炎。Proetz在1926年利用鼻腔沖洗來沖出鼻竇內的分泌物。其他方法包括鼻腔吸收、蒸氣吸入、熱療法。甚至X-ray也曾被用來治療鼻竇炎。當抗生素被發明後,sulfanilamide被建議去治療感染性鏈球菌的鼻竇炎。在1939年Childrey和Turnbull將sulfanilamide注射到上頜竇來治療鼻竇炎。現今抗生素治療在慢性鼻竇炎治療上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尚未定論,一般而言,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
展望未來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趨勢,鼻竇黏膜的保存以期保留鼻竇的功能是相當重要。但是如何保留可逆性的鼻竇黏膜有待器械更進一步的改善。如何決定鼻竇黏膜的可逆性,則是更因難的課題。內視鏡檢查或者電腦斷層檢查兩者均無法回答這個問題,可能有待對於鼻竇黏膜細胞生物化學進一步的研究。同時內在及外在環境對於鼻竇黏膜的影響,也需加以研究。其他尚包括有手術器械的發展以提高FESS手術的成功率,及降低它的併發症。這包括3-D設備、debrider等。對於慢性鼻竇炎分期的建立,可增加我們對慢性鼻竇炎治療方法的選擇,及治療效果的了解。由此可見,對於慢性鼻竇炎的治療,尚有許多地方需我輩努力以期獲得更好的療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fetog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